本溪:46种矿藏绘就矿业经济发展新图景
本溪:46种矿藏绘就矿业经济发展新图景
本溪:46种矿藏绘就矿业经济发展新图景本溪,地处辽东半岛腹地,以丰富(fēngfù)的(de)(de)矿业资源闻名遐迩,被誉为“地质博物馆(dìzhìbówùguǎn)”。目前,已发现(fāxiàn)的各类矿产多达(duōdá)46种,占全省已知120种矿产的38%,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有32种,31种得到开发利用 。铁矿、石灰岩、石英岩、方解石、长石矿等优势矿种,产地相对集中,开发利用条件良好,为本溪的矿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图为整改后的本溪(běnxī)矿业3号露天矿
资源为脉:本溪矿产的家底与布局(bùjú)
在我市的(de)优势矿种中,铁(tiě)矿资源尤为突出。其探明储量总计102亿吨(yìdūn),位居(wèijū)全省(quánshěng)第一位,开采(kāicǎi)条件优越,是本溪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保障。大台沟铁矿更是凭借其巨大的储量,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铁矿,远景储量突破100亿吨,吸引着全球矿业界的目光(mùguāng)。本溪铁矿具有低磷低硫低杂质等特点,用(yòng)此铁矿炼出的铁被誉为(bèiyùwéi)“人参(rénshēn)铁”,在钢铁行业(gāngtiěhángyè)中备受赞誉。熔剂用石灰岩同样储量惊人(jīngrén),探明资源储量达5.7亿吨,位居全省第一,广泛分布于(yú)溪湖区、明山区和本溪县田师付地区,目前(mùqián)我市现有水泥熟料产能12610吨/每日(měirì),已形成从矿山开采到建材、化工、环保等领域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(chǎnyèliàn)。玻璃(bōlí)用石英岩探明资源储量5亿吨,在全省独占鳌头,产区分布在南芬区、桥头地区,这两个地区也成为重要的玻璃生产原材料基地,形成了以玉晶玻璃、福耀玻璃为龙头,覆盖建筑玻璃、汽车玻璃等领域的产业体系,现有平板玻璃产能3975吨/每日,占全省49%。方解石探明资源储量1300万吨,位列全省第二,集中在南芬区和桓仁县地区;长石矿探明储量8000万吨,全省居首,主要分布于本溪县草河城一带。如此(rúcǐ)多样且储量可观的矿产资源,如同大自然馈赠的宝藏,为本溪矿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无比坚实的物质基础。
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,目前我市现有采矿权175个(gè)(gè)(gè),按矿种划分:铁矿63个、硅石矿7个、石灰岩29个、方解石11个、有色及贵金属矿19个,其他矿种46个。按产地(chǎndì)划分:本溪县62个、桓仁县26个、平山区6个、明山区24个、溪湖区26个、南芬区31个,矿业经济(kuàngyèjīngjì)稳居全省前列,已形成优势矿种为核心的产业体系(tǐxì)。
2024年全市固体矿产开采量(kāicǎiliàng)(kāicǎiliàng)达4346.71万吨(wàndūn),从业人员1.18万人,实现工业产值92.42亿元(yìyuán)。其中(qízhōng):铁矿开采量3186.80万吨(占比73.3%),硅石开采量136.23万吨,石灰岩开采量955.12万吨,其他矿种开采量68.56万吨。
图为整改前的本溪(běnxī)矿业
企业(qǐyè)为基:产业集群的中坚力量
在本溪矿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(zhōng),企业是核心主体,是推动产业(chǎnyè)集群发展的关键(guānjiàn)力量。本溪形成了以本钢为龙头,众多地方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,各类企业在矿业经济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。
本钢(běngāng),作为本溪(běnxī)矿业经济的(de)龙头企业,在(zài)全国的钢铁行业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经过百余年的发展,已成为集采矿、选矿、烧结、炼铁、炼钢、轧钢、动力、运输、科研等配套齐全的特大型钢铁联合(liánhé)企业。本钢拥有亚洲最大的单体露天开采铁矿——南芬露天铁矿,保有资源量达到10.37亿吨 ,这为其钢铁生产提供了稳定(wěndìng)且优质的原料来源。在产量(chǎnliàng)方面,本钢的规模(guīmó)十分可观。2024年,本钢板材全年汽车板产量达282.5万吨,同比(tóngbǐ)增长8%,其中高附加值外板产量同比增幅达51% ,通过产线(xiàn)优化及流程管控,全年吨钢降(gāngjiàng)本101元,新投产线实现增效3.53亿元 ,展现出其在产品升级和(hé)成本控制方面的卓越能力。本钢的产业链条涵盖了从铁矿石开采、选矿到钢铁冶炼、加工以及钢材销售的各个环节,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(shēngtàixìtǒng)。在这个生态系统中,本钢的上游(shàngyóu)产业包括铁矿石开采企业,如本钢矿业公司,负责为本钢提供铁矿石原料。中游产业则(zé)(zé)是钢铁冶炼和加工环节,本钢通过先进(xiānjìn)的技术和设备,将铁矿石转化为高质量的钢材产品。下游产业则涉及建筑、机械制造、汽车制造等众多领域,本钢的钢材产品广泛应用于这些领域,满足了不同行业的需求。本钢的发展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协同(xiétóng)发展,促进了本溪矿业经济的繁荣。
除了本钢外,我市还有(háiyǒu)众多(zhòngduō)地方矿业企业,在资源开发、技术创新等方面也走在同行业前列,成为我市矿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。本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,注册资本2亿元,已形成集矿山资源开发和(hé)矿山采选一条龙的矿业开发生产体系,多年(duōnián)来,本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凭借其优质的产品(chǎnpǐn)和良好的信誉,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,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同时,本钢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南芬露天铁矿智能(zhìnéng)穿凿数字化车间(chējiān)已完成(wánchéng)钻机状态监测系统、钻机自动布控系统、钻机远程控制项目运行管理(guǎnlǐ)自动化、信息化和数字化,从系统操作(cāozuò)到实际效果已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,并成功获批2024年辽宁省省级数字化车间。
本溪市富佳矿业有限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突出。2024年11月,该公司申请了(le)一项名为“一种活性(xìng)石灰(shíhuī)添加剂及制备方法(fāngfǎ)”的专利,通过特殊的制备方法,提升了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等性能。这一技术创新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,也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更优质的材料选择,推动(tuīdòng)了行业的技术进步。
经过多年的(de)(de)发展,本溪的地方矿业(kuàngyè)企业在发展上各有特色,有的专注于铁矿石的开采和选矿,有的则(zé)在非金属矿资源开发方面取得突破。这些企业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、提高资源利用率,实现了可持续发展。同时(tóngshí),他们还加大研发投入,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,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开展(kāizhǎn)合作,提升(tíshēng)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。众多地方矿业企业不仅丰富了本溪矿业经济的产业结构,提高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,还共同推动了本溪矿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。
图为亚洲最大(zuìdà)的单体露天开采铁矿——南芬露天铁矿
绿色矿山(kuàngshān):践行可持续发展
在矿业经济发展过程中,我市积极践行绿色(lǜsè)发展理念(lǐniàn),大力推进绿色项目建设,绿色矿山建设便是其中的重要举措。通过一系列的政策(zhèngcè)引导和企业(qǐyè)实践,本溪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自2020年开始,市自然资源局全面启动绿色矿山(kuàngshān)(kuàngshān)创建(chuàngjiàn)工作,出台了《本溪市绿色矿山建设(jiànshè)(jiànshè)条例》,是全省首个绿色矿山建设条例,为了稳步推进我市绿色矿山建设,编制(biānzhì)了《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-2025》,制定了《本溪市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》。截至目前,本溪市已建成绿色矿山50家,其中,国家级8个,省级42个,提前、超额完成全省绿色矿山建设三年任务。
辽宁源达矿业有限公司是本溪绿色(lǜsè)矿山(kuàngshān)建设(jiànshè)的一个缩影。该公司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,构建“绿色规划、绿色技术、绿色生产、绿色管理、绿色行动”战略(zhànlüè)架构 。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坚持节能减排,采用科学的开采方式(fāngshì),环保的生产工艺,在生产的同时共栽种各种(gèzhǒng)树木 2 万多株,绿化覆盖率达到97%以上,促进了矿山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。
近年来,我市的绿色(lǜsè)矿山建设(jiànshè)带来了(le)显著的生态效益。通过对矿区环境(huánjìng)(huánjìng)的整治和生态修复,减少了矿山开采对环境的破坏,改善了生态环境(shēngtàihuánjìng)质量。绿色矿山建设还促进了资源的高效(gāoxiào)利用和循环利用,提高了矿山企业(qǐyè)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(chíxù)发展能力。以本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,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,持续加大资金投入(zījīntóurù),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,大力推进矿区生态环境改造工程(gōngchéng)。在绿化植被方面,组织大量人力、物力,如今在可以看到曾经的光秃秃的老矿坑已被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。此外(cǐwài),公司还投入2000余万元,对主运道路碎石硬化、矿山抑尘、露天采坑边坡隐患治理、土地复垦、矿山地质环境监测、尾矿选砂、中小型采空区协同生产安全处理技术及示范工程等9项关键工程。这些工程的实施,不仅恢复了矿区的绿色植被,再现了绿水青山的美景,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本溪,地处辽东半岛腹地,以丰富(fēngfù)的(de)(de)矿业资源闻名遐迩,被誉为“地质博物馆(dìzhìbówùguǎn)”。目前,已发现(fāxiàn)的各类矿产多达(duōdá)46种,占全省已知120种矿产的38%,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有32种,31种得到开发利用 。铁矿、石灰岩、石英岩、方解石、长石矿等优势矿种,产地相对集中,开发利用条件良好,为本溪的矿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图为整改后的本溪(běnxī)矿业3号露天矿
资源为脉:本溪矿产的家底与布局(bùjú)
在我市的(de)优势矿种中,铁(tiě)矿资源尤为突出。其探明储量总计102亿吨(yìdūn),位居(wèijū)全省(quánshěng)第一位,开采(kāicǎi)条件优越,是本溪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保障。大台沟铁矿更是凭借其巨大的储量,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铁矿,远景储量突破100亿吨,吸引着全球矿业界的目光(mùguāng)。本溪铁矿具有低磷低硫低杂质等特点,用(yòng)此铁矿炼出的铁被誉为(bèiyùwéi)“人参(rénshēn)铁”,在钢铁行业(gāngtiěhángyè)中备受赞誉。熔剂用石灰岩同样储量惊人(jīngrén),探明资源储量达5.7亿吨,位居全省第一,广泛分布于(yú)溪湖区、明山区和本溪县田师付地区,目前(mùqián)我市现有水泥熟料产能12610吨/每日(měirì),已形成从矿山开采到建材、化工、环保等领域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(chǎnyèliàn)。玻璃(bōlí)用石英岩探明资源储量5亿吨,在全省独占鳌头,产区分布在南芬区、桥头地区,这两个地区也成为重要的玻璃生产原材料基地,形成了以玉晶玻璃、福耀玻璃为龙头,覆盖建筑玻璃、汽车玻璃等领域的产业体系,现有平板玻璃产能3975吨/每日,占全省49%。方解石探明资源储量1300万吨,位列全省第二,集中在南芬区和桓仁县地区;长石矿探明储量8000万吨,全省居首,主要分布于本溪县草河城一带。如此(rúcǐ)多样且储量可观的矿产资源,如同大自然馈赠的宝藏,为本溪矿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无比坚实的物质基础。
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,目前我市现有采矿权175个(gè)(gè)(gè),按矿种划分:铁矿63个、硅石矿7个、石灰岩29个、方解石11个、有色及贵金属矿19个,其他矿种46个。按产地(chǎndì)划分:本溪县62个、桓仁县26个、平山区6个、明山区24个、溪湖区26个、南芬区31个,矿业经济(kuàngyèjīngjì)稳居全省前列,已形成优势矿种为核心的产业体系(tǐxì)。
2024年全市固体矿产开采量(kāicǎiliàng)(kāicǎiliàng)达4346.71万吨(wàndūn),从业人员1.18万人,实现工业产值92.42亿元(yìyuán)。其中(qízhōng):铁矿开采量3186.80万吨(占比73.3%),硅石开采量136.23万吨,石灰岩开采量955.12万吨,其他矿种开采量68.56万吨。
图为整改前的本溪(běnxī)矿业
企业(qǐyè)为基:产业集群的中坚力量
在本溪矿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(zhōng),企业是核心主体,是推动产业(chǎnyè)集群发展的关键(guānjiàn)力量。本溪形成了以本钢为龙头,众多地方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,各类企业在矿业经济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。
本钢(běngāng),作为本溪(běnxī)矿业经济的(de)龙头企业,在(zài)全国的钢铁行业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经过百余年的发展,已成为集采矿、选矿、烧结、炼铁、炼钢、轧钢、动力、运输、科研等配套齐全的特大型钢铁联合(liánhé)企业。本钢拥有亚洲最大的单体露天开采铁矿——南芬露天铁矿,保有资源量达到10.37亿吨 ,这为其钢铁生产提供了稳定(wěndìng)且优质的原料来源。在产量(chǎnliàng)方面,本钢的规模(guīmó)十分可观。2024年,本钢板材全年汽车板产量达282.5万吨,同比(tóngbǐ)增长8%,其中高附加值外板产量同比增幅达51% ,通过产线(xiàn)优化及流程管控,全年吨钢降(gāngjiàng)本101元,新投产线实现增效3.53亿元 ,展现出其在产品升级和(hé)成本控制方面的卓越能力。本钢的产业链条涵盖了从铁矿石开采、选矿到钢铁冶炼、加工以及钢材销售的各个环节,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(shēngtàixìtǒng)。在这个生态系统中,本钢的上游(shàngyóu)产业包括铁矿石开采企业,如本钢矿业公司,负责为本钢提供铁矿石原料。中游产业则(zé)(zé)是钢铁冶炼和加工环节,本钢通过先进(xiānjìn)的技术和设备,将铁矿石转化为高质量的钢材产品。下游产业则涉及建筑、机械制造、汽车制造等众多领域,本钢的钢材产品广泛应用于这些领域,满足了不同行业的需求。本钢的发展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协同(xiétóng)发展,促进了本溪矿业经济的繁荣。
除了本钢外,我市还有(háiyǒu)众多(zhòngduō)地方矿业企业,在资源开发、技术创新等方面也走在同行业前列,成为我市矿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。本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,注册资本2亿元,已形成集矿山资源开发和(hé)矿山采选一条龙的矿业开发生产体系,多年(duōnián)来,本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凭借其优质的产品(chǎnpǐn)和良好的信誉,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,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同时,本钢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南芬露天铁矿智能(zhìnéng)穿凿数字化车间(chējiān)已完成(wánchéng)钻机状态监测系统、钻机自动布控系统、钻机远程控制项目运行管理(guǎnlǐ)自动化、信息化和数字化,从系统操作(cāozuò)到实际效果已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,并成功获批2024年辽宁省省级数字化车间。
本溪市富佳矿业有限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突出。2024年11月,该公司申请了(le)一项名为“一种活性(xìng)石灰(shíhuī)添加剂及制备方法(fāngfǎ)”的专利,通过特殊的制备方法,提升了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等性能。这一技术创新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,也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更优质的材料选择,推动(tuīdòng)了行业的技术进步。
经过多年的(de)(de)发展,本溪的地方矿业(kuàngyè)企业在发展上各有特色,有的专注于铁矿石的开采和选矿,有的则(zé)在非金属矿资源开发方面取得突破。这些企业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、提高资源利用率,实现了可持续发展。同时(tóngshí),他们还加大研发投入,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,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开展(kāizhǎn)合作,提升(tíshēng)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。众多地方矿业企业不仅丰富了本溪矿业经济的产业结构,提高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,还共同推动了本溪矿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。
图为亚洲最大(zuìdà)的单体露天开采铁矿——南芬露天铁矿
绿色矿山(kuàngshān):践行可持续发展
在矿业经济发展过程中,我市积极践行绿色(lǜsè)发展理念(lǐniàn),大力推进绿色项目建设,绿色矿山建设便是其中的重要举措。通过一系列的政策(zhèngcè)引导和企业(qǐyè)实践,本溪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自2020年开始,市自然资源局全面启动绿色矿山(kuàngshān)(kuàngshān)创建(chuàngjiàn)工作,出台了《本溪市绿色矿山建设(jiànshè)(jiànshè)条例》,是全省首个绿色矿山建设条例,为了稳步推进我市绿色矿山建设,编制(biānzhì)了《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-2025》,制定了《本溪市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》。截至目前,本溪市已建成绿色矿山50家,其中,国家级8个,省级42个,提前、超额完成全省绿色矿山建设三年任务。
辽宁源达矿业有限公司是本溪绿色(lǜsè)矿山(kuàngshān)建设(jiànshè)的一个缩影。该公司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,构建“绿色规划、绿色技术、绿色生产、绿色管理、绿色行动”战略(zhànlüè)架构 。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坚持节能减排,采用科学的开采方式(fāngshì),环保的生产工艺,在生产的同时共栽种各种(gèzhǒng)树木 2 万多株,绿化覆盖率达到97%以上,促进了矿山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。
近年来,我市的绿色(lǜsè)矿山建设(jiànshè)带来了(le)显著的生态效益。通过对矿区环境(huánjìng)(huánjìng)的整治和生态修复,减少了矿山开采对环境的破坏,改善了生态环境(shēngtàihuánjìng)质量。绿色矿山建设还促进了资源的高效(gāoxiào)利用和循环利用,提高了矿山企业(qǐyè)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(chíxù)发展能力。以本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,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,持续加大资金投入(zījīntóurù),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,大力推进矿区生态环境改造工程(gōngchéng)。在绿化植被方面,组织大量人力、物力,如今在可以看到曾经的光秃秃的老矿坑已被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。此外(cǐwài),公司还投入2000余万元,对主运道路碎石硬化、矿山抑尘、露天采坑边坡隐患治理、土地复垦、矿山地质环境监测、尾矿选砂、中小型采空区协同生产安全处理技术及示范工程等9项关键工程。这些工程的实施,不仅恢复了矿区的绿色植被,再现了绿水青山的美景,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